www.needahand.org 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   网站地图 
 
 


   最新报道
   科学知识
   专题介绍
   行动



   最新报道
   科学知识
   专题介绍
   行动


   
   最新报道
   科学知识
   专题介绍
   行动




■ 最新报道 返回上一页


海军航空生理心理中心寻访录

2002年2月22日 解放军报

给飞行员一个好心情——海军航空生理心理中心寻访录

孙刚、杨茂盛、本报记者刘璇

  飞行员遇险后造成的心理恐惧谁来消除?在美丽怡人的北戴河岸边鳞次栉比的楼群中,有一所专门为飞行员抚平心理创伤、排遣心理压力、消除生理障碍的海军航空生理心理中心。
  走进该中心,只见一座小巧别致的白色小楼置身于郁郁葱葱的绿树之中,优雅而静谧。松树后的院落里,集中设置着飞行员体能训练的各种器材。一条绿草簇拥的甬道直通海边浴场。中心的四间生理心理训练室设在白色小楼的二层,各种测试仪器都很先进。据悉,这是海军唯一一所飞行员生理心理训练和治疗中心。

  从无人问津到门庭若市
  该中心1990年挂牌成立时,对于海军部队来说还是个新鲜事。当时,上上下下一致要求建立这个中心,是因为海军航空兵部队的一些飞行员的生理和心理素质达不到新型战斗机的飞行要求,制约着战斗力的形成。
  刘晓鹏是中心的主要负责人,作为吉林大学心理系毕业的研究生,从中心成立那天起,他就以科研带头人和领导的双重身份,见证了中心11年来的发展过程。说起刚建起中心时的情景,他感慨颇多:“中心建成的前两年,我们曾遭受了没有想到的冷遇。那时候的飞行员都认为只要身体棒就可以驾驶任何一种战机,从来不认为自己生理心理有问题,谁都不愿意来。两年过去了,才收治了四五个人。不得已,我们只好到航空兵部队和飞行员中反复做工作,希望大家边来这里疗养边来看看。结果几年下来,飞行员们争着抢着要来。他们从中心的一整套既科学又实用的生理心理调节和治疗中,得到明显的收获。普遍反映,重新驾起战机时,更有自信和把握了。”
  据统计,相继有1900多名飞行员在此接受了生理心理的训练和治疗。如今,中心名声大噪。海军的许多后勤部队主动邀请该中心的专家到部队开展心理咨询,一些有心理疾病的地方人员也纷纷慕名前来就诊。

  给你健康的生理和心理
  当初把中心选建在著名的北戴河风景区,就是因为这里离大海近,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凡是走进这里的飞行员,都会感叹地说:“在这里住几天就会觉得心静如水,什么都不想。”其实他们不知道,这种“什么都不想”正是中心实施的环境疗法所追求的最佳效果。在这里,中心专门为每个接受训练和治疗的飞行员制定了科学的活动计划。什么时候海浴情绪最放松,什么时候治疗效果最佳,什么时候训练接受最快,一天下来,每一位飞行员都觉得达到了身心俱佳的状态。
  该中心有四个生理训练室,对不同的生理心理问题有不同的训练治疗方法。最主要的训练治疗手段是通过前庭训练室、心理训练室、抗荷训练室和高空生理训练室中的仪器进行训练。
  前庭训练室主要解决因飞行员平衡功能不好而造成飞行错觉的生理问题。走进训练室,记者注意到,“视动笼”是这里主要的训练仪器。每天训练时,飞行员们都要轮流坐进这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密闭圆柱形容器中,伴随“驾驶座”的高速运转,飞行员会身临其境地产生一种飞机坠落地面的感觉。与此同时,监控室测出了飞行员产生错觉时的一系列生理变化参数,然后根据个体的不同表现进行不同的治疗。
  注意力分配不当是造成飞行事故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原因,该中心的第二个训练室就是专为飞行员进行注意力分配等一系列心理素质训练而设置的心理训练室。在不算大的空间里,大大小小摆放着8台训练仪器。陪同采访的护士李梅在一台“注意分配实验仪”上为记者做了演示,只见她双手分别按在有着几十个声控和光控按钮的操作盘上,顿时各种声光信息同时考验你的注意分配能力,令人眼花缭乱。李梅告诉我们:“飞行员经过1个多月的不间断训练,很多人反映操纵战机时觉得更加自如。”
  第三和第四训练室,是专门为飞行员驾驶高性能新型战机而设立的抗荷能力和耐缺氧能力训练室。据该中心的医务人员介绍,经过这两个室的训练之后,每个飞行员的抗荷能力和耐缺氧能力至少能够提高原来的2倍。

  为“翅膀”受损的飞行员疗伤
  如果说训练、提高飞行员的各种能力是“防患于未然”的工作的话,那么,海军航空生理心理中心的另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为发生了飞行事故、产生心理障碍的飞行员做心理疏导、生理训练,使其重上蓝天。在中心接受过这一治疗的飞行员,戏称这里的研究人员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说起飞行员的心理障碍,刘晓鹏主任如数家珍。“飞行员因飞行事故而产生的心理障碍多种多样,较常见的有沉默寡言、心情压抑、发汗做恶梦等,我们中心经过多年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治疗及恢复训练的方法。”
  1999年,参加某重大演习任务的海航某部两名飞行员在训练时发生“零高度零速度弹射跳伞”。虽然飞行员没有受伤,但却再也没有胆量走上飞机,领导们只好把他们送到中心边疗养边治疗。两位飞行员的主治医师回忆起那一次治疗,仍然记忆犹新。原来,在对飞行员生理心理进行了细致的检查后,医生发现俩人均有不同程度的恐惧症。他们时常回想起可怕的遇险情景,总是从恶梦中惊醒,心情始终处于压抑状态。于是,中心决定还是先从缓解情绪、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入手,为其进行心理疏导。医生首先给他们制定了充实的一日生活制度,比如,早饭后进行1个小时的海浴,中饭后散步半个小时,晚饭后参加中心的各种文艺活动等等,让他们把脑部极度绷紧的神经彻底放松。在这一过程中,采取“跟踪式”疗法,适时适地与两位飞行员交流沟通。一开始,由于飞行员内心积虑较重,有时一次就需要做1个多小时的启发引导,有时甚至根本无法进行下去,常常令医生们头痛不已。但短短1个月时间,就连开始对治疗信心不足的飞行员也欣喜地看到了希望: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明显好转,气色红润,很有精神。紧接着,在音乐、生物反馈等辅助治疗的同时,飞行员们恢复了生理心理训练。很快,各项体能测试均达到标准,重返蓝天。离开中心时,两位飞行员自信的表情和感激的眼神,让人一辈子都忘不了。


 
 
 
Copyright ©www.needahand.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携手行动 版权所有 | Email: needahand@needahan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