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needahand.org 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   网站地图 
 
 
   首页

  

走进大山 罗宗潮

(一)走进大山(序)

    我是厦门大学电子工程系98级的学生,去年幸运地成为了厦门大学2002届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现任关桥中学初一(三)、(四)班的英语教师。2002年8月29日,厦门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的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一行八人来到了宁夏海原县,之后我和厦门大学国贸系的一位同学被分在了关桥中学任教。这边的条件跟在厦门大学相比,自然有着天壤之别了。人们每做一个抉择,都存在着得与失,就在于其中的取舍了。我告别了美丽的海滨城市厦门,来到这穷山僻壤支教,我失去了生命中非常宝贵的一年时间,也放弃了相对优越的发展机会,但我得到的呢,是不可多得的人生阅历,是历练,是一笔宝贵的生活财富。工作闲暇之余,记下生活琐碎留做纪念。生活点滴,以刻在生命里。以下自勉之词作为《走近大山》的引子。
  照明灯,可以照亮人们前行的路;而心灯,却可以点亮人们的整个生命,给人寄以希望。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一支教研究生语)。
  我的爷爷是教师,爷爷的弟弟是教师,叔叔还是教师,姑姑和姑丈也都是教师。从小我就想长大后也要当个老师。
  那一天,踏进了宁夏海原县关桥中学的大门,我就知道儿时的梦想就要在这里生根发芽了。
  青年志愿者们临行前都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并且携带好"三宝"。第一宝:心中要带有一个碗,它不是用来装饭,而是用来装精神食粮,碗口向上,什么意见都能装,多听多看、多想、博采众长,先做学生,后做老师。第二宝:带来一颗心,这颗心要同当地的老师,父老乡亲,山里的孩子交心,以心换心。第三宝:带有一张纸,这张纸平时写感想,写心得,写教学论文,在离开的时候写成一份扶贫支教的合格答卷。

(二)那一刻我成了人民教师
  2002年8月17日,我乘坐了厦门到北京的特快列车,一人前往北京参加团中央组织的研究生支教团的培训。
  8月21日-27日,我们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参加了培训,培训的内容很多,记忆比较深的有那么两项培训内容:观看《走过大山》的录像,里头有个非常煽情的画面,当青年志愿者们圆满完成支教任务要离开支教点的时候,学生们都非常的眷恋,他们流着泪、唱着歌曲《老师,你别走!》,场面非常感人;另外一项就是素质拓展训练了,目的是增强面对困难,团结协作,共同克服的能力吧。
  公元2002年8月30日,这是个我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我于这天上午来到了有“中国贫穷之冠”之称的宁夏西海固地区,我被分配到了宁夏海原县关桥中学。在我迈进校门的那一刻,我提醒着自己,现在我是一名人民教师,我的任务是教书育人,我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为人师表。到了学校,学校的老师就领着我们四处看了看,经介绍,我了解到了很多关于关桥中学的情况。关桥中学是所回民中学,全校的老师除了来支教的三位是汉人外,其余的都是当地回民;学生95%以上是回民,一个班只插了那么两三个汉族学生。关桥中学校舍、住宿和教学条件都很差,排在县里的倒数第几名,但这边的老师非常年轻,非常有活力,他们平均年龄在二十八岁。学校的校训是有名的“三苦真言”:领导苦抓,教师苦教,学生苦读。在全校师生的努力下,关桥中学的中考成绩一直名列全县前茅:1999、2000年全县第二名,2001、2002年全县第一名,要知道他们的生员入学成绩远地落在了海原中学和海原回民中学的后边。了解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后,惊喜之余意识到自己肩上担子的分量。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努力把工作做好,不能拉学校的后腿。
  放下行囊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整理屋子,我们住的地方是上一届支教队队员住过的地方。关桥中学的老师在他们离开后就将屋子锁了起来,他们用过的东西都留了下来,这样我们就可以节省下一大笔的开支,用来购买新的生活用品了。屋子不大,放着两张床和三张桌子,剩下的空间就显得有些狭小了。这些都不太要紧,关键的是屋里有一台电脑和一部电话,这些可是我们跟外界取得联系、获取外界信息的工具。否则,那就是与世隔绝了,一年下来,我都无从知道外边都发生了什么。
  第二天我们的生活就步入了正轨,起床、早*、早自习、上课,吃午饭、午休、备课,吃晚饭、改作业,熄灯睡觉,生活开始变得越发规律起来。这边早上没有吃早饭的习惯,我们就自己喝点牛奶、吃点饼干,早饭问题就这样解决了。中饭和晚饭,我们都在学校的食堂里吃,中午吃大米饭配土豆块,晚饭是面条,天天如此,偶尔在菜里头能见到一点牛肉丁,那对我们来说是相当奢侈了,宁夏海原县是回民聚居区,回民不吃大肉,我们入乡随俗,他们吃什么,我们也只能吃什么。在这边能吃到青菜,那绝对是一种享受,我们天天吃土豆和面条,没什么维生素,我们就自己去买一点西红柿和当地的土梨来吃,用于补充一点维生素。关桥中学所在的关桥乡是个小乡,没有集市,否则我们就可以自己买菜做饭,改善生活了。
  关桥这边异常缺水,我们饮用的水是学校的田师傅每天早早地从十几公里外用拖拉机拉回来的,拉回来的水是盐碱化水,非常苦涩,硬度也高。刚来的第一天,我喝了当地的水,结果水土不服闹肚子,还很严重。后来我学乖了,水先烧开了,往里边倒点醋,中和一下。嘿,中学学的化学知识都基本上交还给老师了,还好还记得里头有个酸碱中和,不然还有肚子好受的。我们两人一星期用四桶左右的水,包括每天的洗漱用水、饮用水和洗衣服用的水。虽然每天田师傅都拉一车的水回来,可那是全校六百多师生的全部用水啊。我们过去用水都很阔绰,但我们来到这后也学着节约了,能省则省。早上洗脸,倒入脸盆的水刚好能泡湿毛巾,洗完脸的水积起来再用于洗衣服。鉴于这种情况,在关桥中学洗个澡是想都不敢想的。因此,我们非常珍惜每星期一次的上县城的机会。上县城要做的事情很多,买早上吃的食物、买生活用品,最重要的是花上两块钱去澡堂美美地洗上个热水澡,去尽一星期积下来的污垢……

(三)我的生活
  关桥中学极其缺乏英语教师,全校九个班只有一个正式的英语教师——杨老师,杨老师一个忙不过来,学校就临时雇了两个带课老师。可又碰上了杨老师暑假生孩子,原本就缺英语老师的关桥中学更是捉肘见襟了,就这样学校将初一四个班两百六十几个孩子交给了两个非师范类的学生。这是学校对我们的信任,当然也是对我们的一个挑战。我负责教授初一(三)、(四)班两个班,每个班一星期五节课,加上早读课,每星期有十五节课。每天除了备课、上课、下自习辅导,还要批改一百三十几本作业,因而我的工作并不轻松。
  工作闲暇之余,我们就找学校的老师聊聊天、打打篮球和乒乓球,不到两个星期,我们就和当地的老师混得贼熟。毕竟我们是新手,在教学上有着许多不明白的地方。跟当地老师混熟了以后,我们有不懂的地方就向他们请教,这相当有利于我们教学水平的提高。
  关桥缺水,人们喝的是从四十几里外拉来的水,水不甜,咸咸的,略带着点苦涩。关桥有山,但关桥的山并不美,甚至可以说是丑陋,光秃秃的,难以找到几点绿色。可关桥白天的天空非常的蓝,比win98蓝天白云界面里的蓝色还要蓝、还要纯粹。关桥的夜空也非常的美,天上繁星点点,还能看见那条长长的银河,这副美景可是在喧闹的城市所无法欣赏到的。工作累了,我就走出屋子,去欣赏那美丽的夜景,去思念那远方的亲人。
            
(四)窗外的那一袋马铃薯
  刚来学校时,学生们都显得有些羞涩。走在路上,他们见老师走过来了,都自觉不自觉地往边上让,还不时地在后边窃窃私语。看到这些,我对着他们,会心地笑了一笑。可时间长了,他们变得越发“大胆起来”。我们时常有跟其他学校的支教老师保持联系,交流一下心得。某天,南京大学的王老师向我讲述了她的故事。
  刚才有一大帮学生来找我们,我们躲到了被卧里,用被子蒙着头,大气都不敢出,听着他们在门口外一声声地叫喊:“数学老师,王老师,你开开门。你应一声啊,你的心好狠。”我的心里好矛盾,好想开门,但是一旦开了门,我国庆这几天恐怕都得贡献给他们了!真的好难受,喜欢他们的单纯和热情,但他们的热情往往让我们承受不了。你说,我该不该开门?
  我非常怕,他们差点把门给拆了,还爬到墙上的通风口看我们!我真的很怕他们会撬了窗子爬进来,估计我们今晚是不要出门了。
  如果我还不去教室辅导作业,他们就开始来请,一批、两批、三批,直到我起床为止。我真的没有办法了,就算在门上贴了张纸条:“老师正在休息,请勿打扰!”
  他们还是可以不屈不饶地等到你开门为止!每天中午十二点半到两点半,他们上课,他们还要强拉着我听他们其他的课,下午还要我上自习,我真的快受不了了!
  但是又不忍心冲他们发火,觉得他们是一个个的那么可爱,就象自己的弟弟妹妹一样!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他们能给我一点我自己的时间和空间。
  我现在罪恶感更深了!我刚刚开门,发现一大堆土豆放在我们的窗台上,上面还留了张纸条“王老师,你好!今天我们来了三次,你没有在!所以就把带给你的土豆放在窗台上。”下边是他们五个学生的签名,我真的没有想到,他们这么晚来只不过是想送点他们新摘的土豆让我尝尝,刚才我还在跟你发牢骚。可就是在我看到他们的留言那一刻,我觉得我的辛苦都有了回报!这种感觉是我以前从来都不知道的!做老师原来真的好有成就感!就算再累我也会坚持的。
  我问她:“你很容易为学生的热情所收买啊?”她回答道:“才不是呢,我有时候是觉得他们不太聪慧,不听话,恨不得立即就飞回南京,但更多的时候他们的单纯让你心疼,那是一种不带任何功利的付出,我抵抗不了。
                
(五)第二场雪
  今天星期一,早上照例举行升国旗仪式。7点起床铃声响过,我极不情愿地钻出暖烘烘的被窝,穿上早已冰凉的衣裳,将头探出门外,不禁打了个寒颤,好冷!屋外灰蒙蒙的,好像又要下雪了。
  早读课结束后,天空就开始稀稀落落地下起了小雨。可能是温度相对还不那么低的缘故,下雪前总要先下那么些小雨。天空下起小雨后,气温似乎又降了几度,我急忙跑回屋子,给自己加了件毛衣,“风度固可贵,身体价更高”嘛!
到了吃午饭的时候,空中终于飘起了雪花,而且越来越大。不一会儿,便给原本赤裸的黄土大地裹上了一层银妆。这是我们到宁夏海原后的第二场雪了,这也是打出生以来我所见到的第二场大雪。
  今年海原天冷得比往年早,在南国人们还穿着衬衫、短袖的时候,宁夏海原的气温早早地降到零摄氏度以下。10月18日,海原便下起了入秋后的第一场雪。早上6点40几分的时候,在贾塘的同学就发来短信说下大雪了。我信以为真,就跑出去欣赏一番,结果,天空飘着的不是雪花,而是小雨点。等啊等,一直到了中午,关桥还不见下起洁白的雪,偶尔见着的是雨点里夹杂着那么点小雪粒,我有种上当受骗的感觉。下午,坐上到县城的客车,我受骗的感觉才慢慢地消除了。到了半路,开始见到了路两旁田地里、山坡上的积雪,积雪越来越厚。原来由于温差的原因,在海原其他地方下起了大雪的时候,关桥只下了点雨加雪。
  记得是在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见到了生命中的第一场大雪。在我老家福建连城,通常不下雪。可那年突然下起了大雪,积雪厚十几公分,池塘里结的冰硬得足够孩子们在上面溜滑嬉闹,不抗冻的树木都无声无息地死去了。老家从没有下过那么大的雪,以至于学校都停课了。我们就玩起了雪战,堆起了雪人,还偷偷地跑到池塘里溜起了冰……
  18日的积雪刚刚融化,海原又下起了第二场雪。这回在关桥终于见到了柳絮般的雪花,儿时曾遇的雪花,赶紧抓住机会,“喀嚓”、“喀嚓”……,将其留在了生命里、留在了日后的回忆中。
  雪依旧在纷纷扬扬地下着,雪花盖住了车辙,淹没了脚迹。学校少了几分以往的热闹,娃娃们都躲入了教室或者宿舍;老师们也多数跑回了自己的屋子烤着火炉。我倒是兴致盎然,踩在洁白晶莹的雪上,“咯吱咯吱”地响着,甚有意思。
  下雪前的黄土高原的色彩异常单调:除了天空的蓝色,就是大地、树木野草、房子的土黄色。雪花自高空飘然而下,冻住了埃尘,湿润了空气,也给这土黄的高原增加了难得的洁白:地白了,山坡白了,树白了,瓦也白,乃至天空也是白茫茫的一片。
蹦蹦车的叫声由近而远,由远而近。教室里也响起了娃娃们的读书声。不早了,我也该工作了,于是恋恋不舍地走进了温暖的屋子……

(六)欢快的火炉子
  海原县的气候属于中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量非常少,十年久旱。据统计,海原县平均年降水量只有年蒸发量的五分之一,四季灾害不断,农业生产条件极差。
今年海原的降雨特别多,天冷得特别早,这不还没到冬天,海原就已经降了好几次大雪了。这年景对于靠天吃饭的海原人民来说可是几年不遇的。当地的老师开玩笑说我们是雷公电母,给海原带来了这么多的降水。
  地处乡下的关桥乡没有暖气,天冷的时候人们靠生炉子取暖。看着大家都生起了炉子,我们撑不下去了。学校怕旧炉子不太安全,就特地给我们买了个新炉子。
  炉子对于我们来说可是个新鲜事物,以前即使见过,也没用过。取来新炉子后,我们在学校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筑起了炉子,“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筑炉子的土是学生帮忙挖来的粘土。粘土里要和些水,并加一些盐巴,这样炉子里的土就不容易塌了。炉子筑好后,先烧火去水分,再架好炉子和排气管。这样我们就可以生炉了。炉火慢慢地着了,逐渐欢腾起来,不一会,热量就在屋子里散发开来。看着炉火在欢快地舞着,我们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好久没这样有成就感了。
  学校老师对我们不太放心,反复嘱咐我们晚上时屋子不要密封,要能通风。上回张老师的家就差点出了事,孩子都被一氧化碳呛得脸色苍白。
  炉子弄好了,冬天我们就不怕了。我们可以用炉子烧水、御寒,有时还可以自己煮点吃的。大家围在火炉子旁边,聊着,侃着,笑声在屋子里荡漾着。从此,我们的生活中又多了一件宝贝——炉子。

(七)大山里的娃娃
  地处宁夏“西海固”地区的海原县关桥乡到处充斥着贫穷的迹象。而贫穷又导致了原可避免的一幕幕悲剧的发生。面对这些悲剧,我感到痛心而又无可奈何。
  我们通过家访和调查,有着和前几届支教的师兄们同样的感受。在这贫瘠的黄土地上,娃娃们不能上学或者中途辍学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由于贫穷,原本该在学堂里学习的娃娃们早早地就被剥夺了上学的权利,用自己稚嫩的双肩担负起一家人生活的重担。他们有的在家帮忙干活;有的辍学后出外打工,由于目不识丁,常常被欺带骗,落下累累伤痕;有的放下书包后去山上放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于是,一幕幕“放羊——娶媳妇——生娃——放羊……”的旧悲剧还在这黄土地上上演着!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部分家长开始意识到是自己没有文化导致了贫穷,作为家长,他们再也不能将自己的贫穷延续到自己的娃娃身上。于是他们开始咬紧牙关供自己的娃娃上学。但他们在辛勤劳作的时候,却没有意识到危险就在身边,于是一幕悲剧又发生了。在一个天寒地冻的日子,冷得人们都不大愿意出门,可某个学生的父亲还是冒着严寒去山坡上放羊了。天虽冷,可羊不能饿着,来年全家的生活、娃娃们的学费还得靠这些羊呢。让大家万万没想到的是,善良的父亲跨出家门口的那瞬间,竟成了与家人的永别。这边的黄土坡都很陡,上边也没有什么植被,羊能在上边轻松地行走,可对于只有两只脚的人来说就相当困难了。那个家长在山坡上放羊时,一脚不慎便从山坡滑到了山谷里,就这样与世长辞了。从此,小小的关桥乡又多了几个没有父亲的娃娃……
  按规定,蹦蹦车(三轮农用车)是不能载客的。可学生娃为了节省那五角、一块,在周末回家的时候还是挤在那危险的蹦蹦车上。要知道,通常蹦蹦车载重量只有1吨,可往往在狭小的车上挤满了二三十个学生娃。学生娃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的小生命交给那为牟取暴利的司机。据报道,宁夏偏远山区由于三轮农用车非法载客引起的重大交通事故已有多起。在我们来宁夏的前一天,就发生了一起农用车非法载客导致死亡十几人的特大交通事故。可关桥的学生娃们口袋是那么的羞涩,就那几元钱,要吃饭,要买学习用具,还要对付一周两趟的车费。每周放学回家,看着他们乘上了那危险的蹦蹦车,我的心里顿时悬了起来,心里在默默地为他们祈祷,真主阿拉保佑!!!
  在我来关桥的这三个多月里,我更是耳闻目睹了那一个又一个由于贫穷导致病人无法及时得到有效医治而身亡的悲剧……
  关桥人穷,但关桥人的志不短。常言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里的娃娃小小年纪就相当懂事了。他们渴望走进学堂,渴望哪天走出这让祖祖辈辈遭受贫穷遭受苦难的大山。当贫苦的家庭无力担负那原本不多的学杂费的时候,他们就自己去邻近的中宁县帮忙摘枸杞、去远处的山顶拾发菜来挣够自己的学费。发菜色如黑碳、细如发丝,捏在手上,稍一用力就断了,这就要求拾发菜的人有极度的耐心和细心。关桥的娃娃们一般得拾上一个暑期的发菜才够一个学期一百多元的学费。
  当地的娃娃给我讲述了一个一家三口拾发菜的悲惨故事!那是在去年九月的一天中午,天阴沉沉的,正是捡发菜的好天气。关桥的一家人,为了子女的上学,母亲带着两个小女儿三人一起去捡菜。走的时候还是高高兴兴、说说笑笑的,不一会儿,天空中腾起了乌云,黑压压地扣在人的头上。由于关桥多年没下雨了,她们都没有意识到危险已经在慢慢走近,仍然弯着腰一根一根地捡发菜。很快,“哗啦啦”地下起了大雨,雨一下,就把黄泥带了起来,哗哗地汇成一条河,也顺着沟往下冲。山路不好走,很快,那三个人就被洪水给赶上了,正好两边都是很陡的山坡,她们无处可躲,“刷”地一下,就被汹涌的泥石流给冲了好几里路,一直冲到了一个大坝上,才停了下来。人们找着她们时,她们已经死了,样子可怕极了,母亲是在最后头,可能还想尽力保护她的女儿吧,她满身都灌满了泥浆,长长的头发如野草一样连在了一块,两个女儿的衣服都被冲起了,可她们的手里还都紧紧拽着一把发菜……
  可关桥的娃娃们为了圆自己的读书梦,还是冒着危险、一天又一天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一根一根地拾着发菜。看着他们那一双双龟裂般的小手,我心里甚不是滋味。不过他们的懂事还是让我颇感欣慰的。他们的吃苦精神、兄弟姐妹之间的情谊一次又一次地让我感动着。

下边是关桥中学初一(4)班吴进瑞同学讲述的他和双胞胎弟弟的故事。

  兄弟之间
  我和弟弟是一对双胞胎,长得特别像。村里的人看我的个儿高,就认定我是哥哥了。我们兄弟俩虽然从小一起长大,我视弟弟为自己最好的伙伴,可他却从来没叫过我一声哥哥。我想,也许是自己没有尽做哥哥的责任,没有照顾好弟弟,弟弟他才不愿意称自己做哥哥的。每当想到这,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期中考结束后,弟弟逃学了,没有跟任何人打过一声招呼、自己一个人偷偷地跑了。我听到这个消息后,伤心极了,一个人静静地躺在床上,将头伸进被窝里偷偷地哭着。
  第二天,我到他原先的班上去取他的书,无意中发现他的笔记本中夹着一封信。信中说到:“……哥哥的学习比我好,他比我聪明,你们一定要供他上学,钱我会想办法挣的……”我再也看不下去了,泪水忍不住往下流。我赶忙把弟弟的书收拾好。正当走出教室,我看到同村一个来给儿子送米的叔叔,就拜托他把这件事情转告给我的爸爸。
  第三天下午上第一节课时,有位老师把我叫了出去,我一走出教室就看见了爸爸,我看见他的眼睛时就觉得害怕,爸爸的眼睛发红了。肯定是因为弟弟逃学的事。爸爸说:“你妈听见这个消息后,哭了起来。你要好好学习,不要象他那样。”这时我的眼睛又湿润了,我点了点头,对爸爸说道:“爸,我会好好念书的。”……
  那天,我做了个梦,梦见弟弟背着书包走进了学校的大门……
  关桥的娃娃尽管失去了许多童年的快乐,但和大山外的孩子一样充满着灵性,有着自己那大大小小的理想与愿望。贫穷并没有让他们止步,他们靠着吃苦耐劳和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一步一步地走出大山,走进自己的梦想!!!我想,我们来这边支教并不仅仅是教书,可做的事情还很多很多……

部分图片资料:
分发厦门大学国贸系师生捐赠的衣物
学生听讲座   学生合影   学生在学习
学生住的大通铺   土墙人家
罗宗潮的相片

Copyright ©www.needahand.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携手行动 版权所有 | Email: needahand@needahan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