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needahand.org 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   网站地图 
 
 


   最新报道
   科学知识
   专题介绍
   行动



   最新报道
   科学知识
   专题介绍
   行动


   
   最新报道
   科学知识
   专题介绍
   行动

■ 科学知识 返回上一页

关于HIV感染及艾滋病的常识

第二部分 HIV简史

艾滋病:21年记事
1981年:发现一种新的传染病
    艾滋病流行病学的研究始于1981年。当时,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纽约市医院,发现5例男性同性恋病人免疫功能极度衰竭,用多种药物治疗均告无效,最后以死亡告终。当时称之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1981年6月5日美国疾病控制中心首次在其周报上作了报道。
1983年:艾滋病病毒分离成功
    艾滋病病毒(HIV)是在首次发现艾滋病病例2年后才分离成功的。
1986年,国际微生

    物学会及病毒分类学会将这些病毒统一命名为HIV。
1984年:早期HIV研究重大突破
    早期HIV研究的重大突破之一,是发现HIV病毒首先要与人体细胞表面受体CD4分子相互作用,HIV的核酸(RNA)才能穿过人细胞膜进入细胞,后又发现其他一些帮助HIV病毒进入人体细胞的辅助受体。这些基础研究的突破,阐明了HIV的致病机制和流行规律,为今后研究免疫重建和阻断手段包括治疗药物和治疗性疫苗的研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1985年:第一个艾滋病诊断试挤药盒问世
    HIV抗体一般在感染后4周后逐渐出现,可延续至终身,是人类感染的重要指标,最早用于检测HIV抗体的方法是间接免疫疫荧光法(I-F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印迹法(WB),这种试剂核的诞生使确定一个人是否感染上HIV有了依据,尤其在控制HIV/AIDS流行上起了巨大的作用,例如对献血人员献血前进行筛选,可以保证用血安全。现在,试剂核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已大为改进。ELISA已经发展到第四代,敏感度几乎100%特异度99.7%以上,在方法学上,不但检测血液,也可检测唾液与尿液,有常规的方法也有快速的方法。可以一滴血一分钟即出现反应。
1986年:第一种抗艾滋病药物问世
    在认识到逆转录病毒是导致艾滋病的病因以后,研究人员立即着重对中止病毒的复制周期进行研究,在体外研究证明了第一个药物AZT具有抑制逆转录酶作用之后,立即进行临床评价,并证明它能有效地阻止发病。虽然后来发现单独长期使用易导致严重副反应 ,也不能延长HIV感染者生存时间和发病时间,容易发生耐药情况,但是它为后来大规模研制和评估各种抗病毒药物打开了治疗之门。
1988年:确定世界艾滋病日
    短短6年半时间,艾滋病已蔓延到123个国家和地区,从5例病例发展到6万例,为了减缓艾滋病流行的速度,推动全球与艾滋病作斗争,1988年1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在伦敦召开了由各国卫生部长参加的世界卫生大会,在会上,与会者一致认为需要确定一个全世界共同行动的日子,以形成全球范围内控制艾滋病的声势,并决定将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
1989年:开始研究艾滋病疫苗
    随着单个抗病毒药的深入研究,如何预防人群免受HIV感染,各国开始进行疫苗的研究。早期多数研究以猴免疫缺陷病毒(SIV)在灵长类动物中进行。十余年来先后对灭活的全病毒疫苗,减毒全病毒疫苗,蛋白类疫苗,活载体疫苗和DNA疫苗进行了研究,其中gp120蛋白类疫苗在泰国正在进行人体第三期临床试验。迄今,有关研究疫苗的动物模型的评估的方法相继确立,但由于HIV变异性很大,技术难度比以往任何一种疫苗要高,因此,要真正成为人用常规疫苗还需要一段时间。同年,在我国云南边境瑞丽地区成批吸毒者中检查出HIV感染者,共报告146例,这标志着我国原以国外传入为主的局面已经改变。
1996年: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成立
    联合国下属的6个国际组织,即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人口基金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共同发起组建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这是联合国针对一种疾病以全新合作方式建立的组织,在中国也设立UNAIDS的办事处。
1998年,总结出6条经验
    北美和西欧,澳大利亚一些国家艾滋病流行势头得到控制,并总结出6条经验,即:要保证安全供血,开展健康教育,加强高危人群的干预力度,减少人类受毒品的危害,改善性病治疗和护理,大力推广避孕套的宣传,使用及抗病毒药物用作治疗和预防。在日内瓦召开的第12届世界艾滋病大会上,首次提出了以核柑类逆转录酶抑制剂,非核柑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和蛋白酶抑制剂联合抗病毒疗法为基础的HAART治疗。这种疗法使艾滋病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控制,生命质量提高,寿命延长,还可减少传染性,打破了艾滋病是“不治之症”的观念。
2000年,打破沉默
    7月9日至14日,第13届世界艾滋病大会在南非德班召开,这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也是在占全球HIV/AIDS人数70%的非洲召开这一次会议,说明要控制这个疾病,应该首先着眼于发展中国家。大会的主题是:“打破沉默”,其目的是希望国际社会更加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遏止艾滋病的蔓延,全世界,全社会,配偶之间,伙伴之间,父母之间以及孩子之间都应该正视并公开讨论艾滋病的危害。

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1) 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以预防;
(2) 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3) 与艾滋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
(4) 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5) 正确使用避孕套不仅能避孕,还能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6) 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减少感染艾滋病的危险;
(7) 共用注射器吸毒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8) 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避免使用未经艾滋病病毒抗体验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9) 关心,帮助和不歧视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方面;
(10) 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注意:对于安全套预防艾滋病,性病问题,还要强调:①使用安全套性交可以大大减少传染艾滋病,性病的机会,但安全套并不是百分之百的安全保障,因为在安全套没有遮盖的部位如果有皮肤破损,仍旧可能感染性病,艾滋病;②安全套的使用方法不当或者质量不佳也会影响预防疾病的效果。

预防医疗途径传播
(1) 在治病过程中,不滥用注射或输液(有的地方叫“打吊针”或“打点滴”)治疗,因为注射或输液需要使用针具等,如果存在消毒不严等问题就可能引起输液反应,局部感染,会传播乙型肝炎,疟疾甚至艾滋病病毒,应该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能用口服药治疗的病就尽量不要打针或输液:
(2) 需要打针输液时,一定要使用经过严格消毒的注射器和输液器,或者用质量可靠的一次性注射器和一次性输液器,我们有权提醒和要求医务人员这样做;
(3) 牙科治疗要使用多种器械,这些器械大都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因此,牙科器械的严格消毒是杜绝血液传播疾病的重要环节,无照行医者在接头巷尾摆摊设点看病,拔牙,器械根本谈不上什么正规消毒。

安全用血原则
    保证安全用血首先是医疗卫生部门的责任,然而,我们每个人对安全用血也可以起到监督作用。
1、 我们要了解输血可能存在的潜在危险,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输血;
2、 如果必须输血,我们有权利了解血液是否经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
3、 不要为了所谓“增加抵抗力”盲目使用血液制品;
4、 适龄青年要积极参加义务献血,只有公民都愿意无偿为他人捐献自己的血液,才可能有充足的血液挽救病人的生命,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地下供血员提供的血液,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公民的用血安全。

HIV的消毒方法
    艾滋病消毒工作主要是针对HIV感染者及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的医疗用品。诊疗患者的外环境以及一些物品如所用过的敷料,纱布等。
    艾滋病消毒可根据消毒物品选择适宜的物理方法或化学消毒剂。对污染的废弃物可采用焚烧的方法,某些物品特别是需要重复使用的,可用煮沸,及高压蒸汽消毒,不易煮沸的物品。可用2%戌二醛,70%酒精等浸泡10分钟后再洗净。家用漂白粉,次氯酸钠以及酒精等常用于污染的环境及物体表面消毒。一般用于乙型肝炎的消毒药物,完全可以用于HIV的消毒。
    艾滋病患者死亡后,参照病毒性肝炎的处理方法处理病人尸体,口腔,鼻孔,耳,肝门以及女性阴道用棉球填塞防止体液流出。如有皮肤创面和和渗出性炎症者,用碘酒,酒精或其他消毒剂,擦试消毒,尸体应就地火化。


 
 
 
Copyright ©www.needahand.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携手行动 版权所有 | Email: needahand@needahan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