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发师的性爱宝典
——超越威吓与扭曲的艾滋防范草根运动
游惠贞
艾滋病是一种披满错综情结的疾病,由于尚无药物可以治疗,具传染性,以及最关键的,与性行为的关系紧密,使得世人大都无法平心静气地看待这种疾病。
在宣导爱滋病防治之重要性方面,威吓已经成了最常见的主调。澳洲在多年前曾制作过一支相当知名的艾滋宣传广告:一群男女老少面带惧色,如保龄球瓶似的呆立着,披着黑袍、手拿大劈镰刀的死神拿起象征爱滋病的保龄球,对人群掷去,人们只能应声而倒,完全束手无策。
这支广告因为拍得太恐怖,在电视上播出时,遭到许多家长的严重抗议,后来还因而暂停播出 。
另有一支得过奖的英国广告,画面上只见一群年轻人在酒吧内饮酒的剪影,一个雷达扫描似的红色小光点,标示出人群中有一名艾滋带原者——一名女性——邂逅了一名男子,两人相拥走出了酒吧,小红点始终亦步亦趋地紧随这名女子,营造出所到之处危机四伏的紧张气氛。这样的宣传方式,除了把爱滋病等同于狰狞的死亡,把性描述成危险的活动之外,并没有提供什么建设性的资讯。
在台湾,由政府机构制作的爱滋病防止文宣和公益广告,共同的特色就是把“坏女人”(妓女或行为放浪的女人)等同于爱滋病毒的化身,男人若不小心,就会被带原的女人陷害,染上不治的爱滋病。这类文宣对女性形象的扭曲,诚如林芳玫教授所说,其实是“一套被父权不平等意识形态穿透的视觉语言。这套视觉语言漠视现实状况中性病的传播模式及原因,把女人说
成传染性病的罪魁祸首。这类文宣品,实为污染视觉及思想的毒品!”(自立早报,82,12, 6)
无论是威吓、警告或扭曲、丑诋,现今的社会不分中外,倒颇为一致地把性描述成危险而可怕的活动,而无心谈论如何在性活动中保护自己的健康。何春蕤教授便指出,这些警语听来不似医学专业上的结论,倒更像是道德上的恐吓之词,“艾滋是一种可怕的病,但是生理上的疾病不应被转化成一种社会性压抑的形式……艾滋的可能性为我们带来的不但不是禁欲,相反的
,它提示我们的是性活动的多元发展。”(自立早报,82,12,6)
《戴安娜的美发店——艾滋前线》(DiAna's Hair Ego---AIDS
Info. UP Front)是上述言论的最佳回应。
戴安娜的锦囊妙计
《戴安娜美发店——艾滋前线》完全打破艾滋宣传的僵化面貌,这部三十分钟长的记录片,第一个镜头是一个在美发院洗头的顾客说的话:“预防爱滋病最好的办法是不要有性行为,但这点谁都做不到。”那怎么办呢?美发店主人戴安娜提供了许多解决之道。
《戴安娜美发店》介绍了美国南卡罗莱纳州一个小镇上的一个草根性组织,以极富创意的方式,将爱滋病的资讯传递出去。这个草根组织的中心人物是美发店主任戴安娜,一位四十出头的黑人女性,她能泰然自若地在自己的美发店里发送保险套,也放映各种爱滋病防治宣导录影带,并准备了大量的传单送人。
戴安娜这么做的动机之一是,顾客习惯在洗头时说长道短,而她渐渐发现大家都听说过爱滋病,也心存恐惧,但始终一知半解。她于是从传播资讯开始做起,接着她在美发店楼上办了别开生面的“安全性行为”教学课程,从填字游戏开始,让大家把平时难以启齿的性器官和性行为所用的名词说出来,然后再用看图说话、制作卡片、座谈、道具示范等等方式,教大家正确使用保险套的方法,以及用安全的方式增进性行为的乐趣等。整套课程是非常实际而生活化的
性教育,不是从医学的角度出发,尤其没有宗教或道德情节的束缚,这样的活动出现在保守的美国南方,不能不说是个异数。
戴安娜很快便接受学校、社团,甚至教会的邀请,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群众畅谈安全性行为。诚如影片中一位老师指出,他们平日道貌岸然惯了,一下子要和学生讨论性器官、性行为等,总觉得难以启齿,戴安娜却没有这种问题,她的坦然反而让现场观众能够敞开心怀来谈平时最禁忌的话题。戴安娜还以田野调查的方式,找几百个学生一一对着摄影机说出一个有关爱滋病的疑问,然后归纳整理,作成一本爱滋病回答小手册,为人们解除心中常怀的疑惑。
和戴安娜一起组织这个南卡艾滋教育网的公共健康教育博士Bumbi Sumpter,在影片中提到年轻一代的孩子对待性的态度极其开放,但相关知识几乎全部得自大众传播媒体,尤其是色情录影带,“他们知道的事真会让你眼界大开!”这个草根组织以踏实的态度来面对爱滋病的议题
,肚子饿了就吃饭,头发长了就上美发店,对艾滋有疑惑就要设法解惑,性既是生活的一部分 ,甚至是休闲的一部分,那么,教大家在不失情趣的情况下保护自己,远比威吓、警告要有用得多。
然后这样积极、踏实而健康的做法,不仅没有得到政府相关机构的支持鼓励,反而老被挑毛病。戴安娜在影片中便指控道,官方人员不满意他们印制的艾滋回答手册,因为“那位利用半夜的时间志愿担任打字工作的义工没有用大写字母打AIDS。”
在细微末节上挑剔,无非是避重就轻,不去碰触纠结的情结,尤其公开传授性行为技巧(比如如何单手撕开保险套包装)的课程,更是让政府机构裹足不前。不过,艾滋病的蔓延不会慢下来,人们不能等待政府下决心,看看戴安娜在影片结束前,在家处理堆积如山的信件,就知道她这个用美发店顾客的小费为经费来源的草根组织多么不可或缺了。片尾的字幕告诉我们,全美有许多这类地方性组织,都在民间自发的力量下运做,政府完全未予经援。
风格明朗的幽默小品
就影片本身而言,《戴安娜美发店》可说是一部很值得借鉴的作品,这部纪录片的题材沉重
而敏感,但在导演Ellen Spiro的镜头下,却不时创造幽默的片段。戴安娜表情丰富地说一名男子遮遮掩掩地来要一堆保险套的故事,或者珊普特博士谈到学生如何在周末聚在一起看色情录影带,又在实际行动中争相效仿,影片中都以在美容院常常听到的闲谈口吻轻松带出,加上店内顾客边做头发边搭话,以及当地年轻乐手弹唱的歌声等等,把一个忙碌美容院的气氛捕捉得相当传神。
这部影片的拍摄地点以空间狭小的戴安娜美发店和安全性课程所用的二楼小房间为主,但借助了广角镜、店里的镜面以及角度奇特的取景镜头等,史平若让画面显得丰富而多变化,毫无狭窄局促之感。这位本身是同性恋者、也以拍摄“地下”女同性恋影片起步的黑人女导演拍这部影带的成本竟然只花了五千美圆,相当不可思议,虽说导演个人风格的流露不可以金钱来衡量,而录影带的拍摄费用原本就比较低,这项成绩还是可以记上一笔。
史平若(即本片导演)在1990年完成这部录影带后,得到如涌佳评,尤其读戴安娜的从容、幽默与创意和耐力赞叹不绝,于是《戴安娜》破天荒地拍出了续集,1992年推出的《戴安娜与班碧的安全舞会!》,记录了戴安娜和班碧·珊普特两人前往纽约、芝加哥、洛杉矶和多伦多等大城市,举行安全性知识聚会,带领大家在自在、轻松的情况下讨论性,将南卡那套安全性教育的游戏和谈心发扬光大起来。在艾滋病阴影下的后性解放时代里,戴安娜和班碧为人们消
除疑虑,找回性的乐趣。
除了这两部录影带之外,史平若还和一位艾滋教育以运动人士Marina Alvarez合拍了(in)Vi
seble Woman(1991),透过诗歌、艺术、舞蹈等形式,表现三位拉丁美洲裔女性面对爱滋病时的勇气和平适的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