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needahand.org 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   网站地图 
 
 


   最新报道
   科学知识
   专题介绍
   行动



   最新报道
   科学知识
   专题介绍
   行动


   
   最新报道
   科学知识
   专题介绍
   行动


■ 科学知识 返回上一页

斯金纳的心理学理论

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的心理学理论(一)

    斯金纳在自己的研究和观察中发现,无论是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还是华生的S-R理论都不能解释人类习得的所有行为,它们都只能解释其中的一部分,解释那些经历了类似于从“非条件刺激-非条件发射”到“条件刺激-条件反射”过程的发射行为。但是,人类的行为并不都是通过这种方式习得的,有很多行为,例如吹口哨、走路,就不是通过这种方式习得的,它们也不具备巴甫洛夫所谓的条件反射的种种条件。首先,没有任何一种刺激物可以算得上是人们吹口哨的“非条件刺激物”,吹口哨并不是一种“非条件发射”;其次,人们吹口哨或走路并不是因为某种刺激的出现,有时候根本是自发的动作。
    因此,斯金纳认为,人类习得的行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经由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过程建立起来的,服从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是对一定刺激的应答反应,因此,他把这类行为称为“应答性条件反射”;而另一类习得的行为最初出现的时候并没有明显的刺激出现,也许有刺激(但不明显),也许纯粹是一种自发的行为,这一类行为称作“操作性条件反射”。
    斯金纳认为,操作性条件反射和应答性条件反射的区别主要在于以下两点:
1. 刺激在反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所有的应答性条件反射都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S—R。S在行为的形成中扮演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在条件反射的训练过程中,条件刺激总是伴随着非条件刺激而出现。例如,要想让狗对铃声形成条件反射(一听见铃声就分泌唾液),就必须在每次出现铃声之后紧接着向食桶中倾倒食物,这样持续多次,狗才会形成对铃声的条件反射,一听见铃声就分泌唾液。另外,条件发射的分化、消退也都取决于铃声和食物以何种方式结合,如果只给铃声不给食物,条件反射很快就会消退,以后即使再给铃声,狗也会认为是在欺骗它,不会再分泌唾液了;同样,如果出现高频铃声的时候给狗食物,不出现高频铃声的时候不给狗食物,狗就学会了区分高频和低频铃声,只是当出现高频铃声的时候才分泌唾液。巴甫洛夫认为,非条件刺激物必须紧接着条件刺激物出现,而不能在反射行为作出之后才出现,在反射行为之后出现的非条件刺激物根本不起任何作用。
    然而,在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行为的形成过程中,刺激几乎不起任何作用,操作性条件反射也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述,但不是S-R(刺激-反应),而是“反应-强化”,在行为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不是反应前出现何种刺激,而是反应后得到何种强化。
2. 强化在反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在应答性条件反射中,人们重视的是反应前的刺激而不是反应后的结果,没有人关心反应以后会得到何种结果,因此“强化”在这类反射行为中没有任何意义;但在操作性条件反射行为中,强化才是最重要的。斯金纳认为,如果人们在无意中作出某种行为之后得到了奖赏,人们以后就会多作出这类行为;如果人们无意中作出的某种行为导致了惩罚,则以后会回避这种行为,会尽可能少做这种行为。是行为的后果而不是行为前的刺激导致决定了行为的保持或消退。

行为塑造——斯金纳的心理学理论(之二)
    在斯金纳看来,人和动物并没有两样,在人的各种行为中,哪些行为会得以保持,哪些行为最终会消失,都取决于这些行为的后果,取决于人们做出这些行为之后是受到了奖励还是惩罚。因此,培养人们的行为习惯只需要不断的应用奖励和惩罚来进行控制就足够了。
    在行为塑造过程中,实验者首先观察被试的全部行为反应,然后对其中的部分行为反应进行奖励,忽视其中那些实验者不希望保留的行为反应,通过不断的奖励、强化而塑造出一种基本上是全新的行为模式。利用这种方式,斯金纳曾经成功的教会了鸽子打乒乓球,甚至还教会鸽子在一架玩具钢琴上弹一支曲子。
    下面,我们以斯金纳教鸽子啄彩色圆盘为例来说明具体的操作过程:在一只斯金纳箱里,在一面箱壁上某个地方嵌上一个与与箱壁平齐的彩色小塑料圆盘,训练的目的是让鸽子啄这个彩色圆盘而不是箱壁上的其他任何地方。一开始,只要鸽子在箱子中的任何地方朝盘子这个方向稍微转动身体就给鸽子喂食,这样,多次强化以后,鸽子朝这个方向转动的频率就会提高,到鸽子经常做出这一行为时,我们就提高要求,不再满足于这一行为了;这时候,我们只对鸽子转向圆盘这个方向时才予以强化,给鸽子喂食,由此强化鸽子的行为,等鸽子达到要求后再提高要求,最后,只有当鸽子啄向圆盘时才予以强化,多次强化以后,鸽子就学会了啄圆盘,行为塑造就完成了。
    按照这个方法,还可以塑造很多更加复杂的行为反应,马戏团的动物就是用这种方式训练成功的,还有人利用这一方法教会一只兔子捡起一枚硬币含在嘴里,然后扔进一只小猪储蓄罐里;也有人教会了一口猪打开电视,捡起脏衣服扔进一只大篮子里,以及用吸尘器打扫房间。
    斯金纳将行为塑造用于人类行为的研究,对一些精神和情感疾病的治疗起到过不小的作用。他认为,通过奖励可以重新塑造精神病人的行为方式。他和两位研究生从四十年代首次开始实验尝试,后来叫做行为矫正法。他们在波士顿附近的州立医院进行实验,如果病人做出合适的行为,例如自愿进食、自我修整或者协助整理房间等等,就会得到一些奖励,如糖果和香烟,或者得到一些特权,比如自由选择进餐地点,与医生交谈、看电视等等。
    行为塑造的方法后来传播到了许多精神病院和感化院,现在在家庭教育方面也广为应用,但是,精神病医生们认为,这种方法虽然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对严重的精神病人来说尤其如此,但是,这是一种昂贵的方法,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在家庭教育中,虽然对于塑造孩子的行为很有效,但却显得过于严格、没有人情味,很多家长并不能真正严格的按照行为塑造的技术来实施对孩子行为的控制,因此,它只能作为多种手段中的一种,而不是唯一。

 
 
 
Copyright ©www.needahand.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携手行动 版权所有 | Email: needahand@needahan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