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needahand.org 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   网站地图 
 
 


   最新报道
   科学知识
   专题介绍
   行动



   最新报道
   科学知识
   专题介绍
   行动


   
   最新报道
   科学知识
   专题介绍
   行动

■ 专题介绍 返回上一页

走出孤独是蓝天 --探析儿童孤独症

  1.五种症状

  儿童孤独症一般有以下几点症状:
  1.社会交往障碍:大部分孤独症病儿在婴幼儿时期就对其他人缺乏兴趣,母亲抱着喂奶时,他们不会将身体与母亲贴近。
  2.语言交流障碍:孤独病儿常以哭和尖叫表示他们的不舒适 ,缺乏相应的面部表情,语言发育延迟或不发育,往往不会主动 与别人交谈。
  3.兴趣障碍:孤独症病儿对一般儿童所喜爱的玩具和游戏缺 乏兴趣,而对一些通常不作为玩具的物品却特别感兴趣,如车轮 、瓶盖等圆的可旋转的东西。
  4.认知和智能障碍:孤独症儿童的智能多处低下水平,只有 25%可保持正常。
  5.情感反应异常:情感反应平淡,有与境遇不恰当的情感表 现。他们常出现无理由的哭泣,或无故大笑。
  儿童孤独症不是所谓的"孤独"、缺乏关爱,而是一种严重 的身心发育障碍性疾病。

  2.病因复杂
  儿童孤独症的病因尚无定论,医学认为与遗传因素、器质性 因素以及环境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患儿的同胞发生本病的同病率较其他人为高 ,单卵双生子的同病率较高, 41%患儿为长 y染色体。他们的父 亲和兄弟也发现有长 y染色体,从而提示与遗传因素有关。
  (2)器质性因素:如脑损伤、母孕期风疹感染,生下后患过脑膜炎、 脑炎等。近年来,研究发现本症患儿脑室左颞角扩大较多见,提 示颞叶内侧结构的病变。
  (3)环境因素:有人认为早年生活环境 中缺乏丰富和适当的刺激,是发病的重要因素。长期处在单调环 境中的儿童,会用重复动作来进行自我刺激,对外界环境就不发 生兴趣。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是多种病因共同的结果,即生理-心理- 家庭社会因素共同影响。

  3.教育训练
  由于病因不清楚,目前诊断和治疗主要以临床现象为主。诊 断既要全面、准确了解症状表现,又要详细掌握生长发育、躯体 健康状况、心理状态、家庭社会应激因素及智力水平。
  教育训练目前被证实是治疗儿童孤独症的最可行的办法。训 练内容主要是针对孤独症儿童在人际关系、语言沟通、日常行为 等方面的行为缺陷,作出弥补措施。
  但训练过程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孤独症儿童训练的进度很慢 ,为了教他们一个动作甚至要花几个小时,可能刚学会又忘了, 家长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耐心和科学态度。

  4.自愈不易
  不少人认为,既然孤独症发生在儿童期,那么过了儿童期是 否就不治而愈了呢?
  其实不然,儿童孤独症按严重程度可分为低功能和高功能两 种。
  高功能病儿大多在最初的1-2年发育正常或基本正常,仍保 持较简单的认知和语言交流功能,与父母和周围人也保持一定的 情感联系,以后出现的孤独行为特征也较轻,经过不间断地、科 学地教育训练,那些高功能儿童可在学习和职业上取得一定的成 绩。低功能病儿到成年期,很多仍处于严重功能缺陷状态,需长 期照管。如能早期进行有计划的医疗和矫正教育,并能长期坚持 ,可取得较好效果。

 
 
 
Copyright ©www.needahand.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携手行动 版权所有 | Email: needahand@needahand.org